首页

美脚调教 在线

时间:2024-07-06 02:00:32 作者:报告:中国已成为全球开源软件项目第二大供应国 浏览量:45878

  中新网7月5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吴家驹)“开源软件已渗透至社会经济各领域,对数字经济的贡献潜力巨大。”近日,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云计算标准和开源推进委员会发布《全球开源生态洞察报告(2024年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

  《报告》认为,开源是一种开放共享的新型协作模式,是数字经济创新、开放、共享、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,已从开源软件拓展延伸至开放数据、开放标准、开放人工智能模型、开放内容等多种形态,对于科技创新、产业开放、经济共享、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,是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。

  《报告》显示,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统计分析,截至2023年,在全球活跃度排名前100的开源软件项目中,美国开源软件项目占比45%,排名第一。中国开源软件项目占比17%,排名第二。欧盟开源软件项目占比15%,位列第三。其次分别是加拿大(5%)、英国(4%),巴西(3%)和印度(3%)并列第六。

  同时,《报告》指出,开源风险问题不可忽视,开源治理体系亟需优化。例如,开源安全漏洞风险日益加剧,部分行业高风险漏洞修复紧迫性凸显。开源许可证风险问题显著,亟需提升开源使用者版权意识。软件供应关系日趋复杂多元,开源供应网络风险问题不断升级。

  《报告》还显示,企业开源治理进入高速发展期,安全问题成企业关注焦点。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调研结果,受访企业在漏洞识别方面,约88%的被调研企业在引入开源软件后,会对开源漏洞信息进行持续跟踪,以及时采取措施,最大程度降低开源漏洞所带来的安全风险。在漏洞处置方面,约87%的被调研企业通过版本升级的方式处理开源组件安全漏洞。

  《报告》认为,我国应建立中国特色的开源生态体系,兼顾发展与安全需求。项目运营方面,应通过大力发展多样化社区运营组织形式繁荣开源生态。基础设施方面,应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生态影响力及安全保障能力,优化开源生态发展环境。人才培养方面,应完善人才培育与激励机制,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,不断支撑开源生态建设。行业应用方面,应以软件开源带动行业开源,形成全社会开源产业,提升开源生态价值。风险治理方面,应加快以开源安全标准带动开源治理体系落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年广西海外华文教师与社团骨干才艺进修班开班

“受冰雪经济、避寒出游双重因素影响,‘南北互跨式’旅游在今年春节假期兴起,东北、两广的出游热度持续高涨,这一现象也在我们节前预测数据中得到了印证。”T3出行数据分析专家袁舒流表示,2月9日至2月17日期间,平台用户整体打车出行需求量同比增长254.5%,峰值日打车需求同比增速132.2%。

各地加强春耕春管 夯实粮食丰收基础

广州4月21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据广东省纪委监委“南粤清风网”21日通报,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委副书记、县长黄来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。(完)

文旅部:“五一”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.95亿人次

人工智能是眼下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最深刻的一项科技,相关人才培养则是巨大挑战。《2023人工智能人才洞察报告》显示,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需比为0.63,而2023年1-8月下降至0.39,相当于5个岗位要争夺两个人才。另外有报告显示,预计2030年中国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,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。作为引领数字时代的重要驱动力,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变革人才培养的需求,给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。

【万千气象看中国】穿越长沙铜官窑灯火璀璨夜 梦回“大唐夜游记”

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信理论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姜淑丽:在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,中国还发起了“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”,明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坚持“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”的原则,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,构建开放、公正、有效的治理机制,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。

福建省首个5万吨级公用型液化烃类专用码头对外开放

四是落实常态化沟通机制,不定期与企业、律师事务所召开座谈会,听取优化改进经营者集中审查的意见建议,了解企业需求,为企业投资并购提供高质量经营者集中监管指导。

相关资讯
新学期来啦!健康大礼包助力你们新年起航

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,必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,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。一是加快培育高素质人才。推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有效贯通、融合发展,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。深化各领域多学科深度融合,完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,大力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、熟悉产业现状、把握世界科技大势、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。二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。既要尊重科技自身发展内在规律,又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推动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不断拓展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。三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,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,加大创新力度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超前布局未来产业,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四是着力构建系统性政策支持。科技创新本身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,需要通过资助科技计划项目、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鼓励支持先发企业加大创新力度,以更好保障知识产权为创新者减负鼓劲,激发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。(经济日报)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